好友青蓉前陣子常陪我去迪化街的中醫診所,取藥後一起用餐,我們稱之為"鳥會"。
這個年紀、經歷過許多、坑坑巴巴的、深深淺淺的,就如鳥飛過,再糟,就如鳥屎掉到頭上,咒罵個幾句,還是要埋頭往前行的---那些鳥事。
人生時間軸距一旦拉開,哪件事不是過往雲煙,看淡些,就都是鳥事了。
豁達,二個字很難修,於是兩個女人只能互吐糟心事、探索著難解的人生,於是豁達,也就在用餐那幾個小時後展現另一種詮釋的姿態。
但這陣子青蓉突然忙了。
我一個人依然在固定某日的傍晚走在迪化街上。
暮色四合的迪化街巷弄,有些寂寥,有些廢棄的洋房,露臺雜草叢生,牆面斑駁,竄起幾許蕨類,我獨行其中,忽而歲月感驟升,回推個幾十年,這棟廢棄的洋房,彷彿二樓窗台傳來娃兒啼哭聲,急促踩著樓梯的腳步聲、還有大人交談聲...
我加快了腳步。
就見一個老舊柑仔店,屋內燈光昏黃,推疊許多雜貨,其中餅乾盒看起來就似過期幾年似的,我再往裡頭瞧,果不其然就見一位老太太佝僂著身體坐在藤椅,兩眼望向一個方向,我猜想是一台小小老舊的電視吧。就像我童年的記憶般的柑仔店,只是撒了許多灰灰濛濛的老舊感。
我更加快腳步了。
來到迪化街的大街,人氣多了些,我彷彿穿著時光回到現代
。
看完診,我在鄰近找了家店吃飯。
上桌的碟子裡裝著黑黑的,吃起來脆脆的,像極幼時媽媽買回來的蝸牛肉拌炒九層塔的風味。
飯食則裹著粽葉,飄著油香味,上頭幾許干貝。像粽子又不似粽子。
我問店員:那脆脆的是啥呢?
店員說:這是海香菇,取自魷魚特別的部位。
我說:外頭買的到嗎?怎沒吃過。
店員說:到特定的魚貨店買的,餐廳很罕見有這道料理。
我又問:這是糯米嗎?
店員解釋:這是台中一支特別的米,泛著芋頭香氣,但因為多了干貝香味,或許蓋住了芋香。...
原來,兩個人吃飯,吃的是鳥事,只有一個人才是"吃飯"。我特別專注自己的狀態。
不過,12/14 下午兩點,華文朗讀節,我終於再次要和青蓉對談,這次不在飯桌上,或許更能專注的談"鳥事"吧。
朗讀節的主辦單位提醒我:"賴律師,請幫忙分享這場活動"。
我一看,我的媽呀,報名人數這麼少,我也實在太怠慢這場鳥會了。我心想再不濟,拉著青蓉,厚著臉皮去看看當天知名作家張曼娟、廖玉蕙老師,問問她們:"我們兩個和你們能不能併桌啊?"想想,這種蹭法,也真夠鳥的了。
好吧,我還是勤快地發文,問問朋友們,這周六來華山,看我和青蓉一起鳥會吧(請按參加報名吧)。
這次我們會正經點,因為有文人胡川安老師來談文學,讓我們兩個女人添點人文。